目前大規模核酸已經取消,提倡非必要不核酸,很多人是通過抗原自測發現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但抗原自測並不會被統計在官方數據中,那麽感染人數如何預估呢?下麵大家就和騰閱網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大規模核酸取消 感染人數如何預估,放開後感染人數預測。

大規模核酸取消 感染人數如何預估

自國家出台“新十條”措施,提倡非必要不核酸以後,不少人通過居家抗原自測證明自己感染了新冠。然而,目前抗原檢測陽性並不被統計在官方的感染名單中,這意味著,社會麵的感染可能遠遠超過每日通報的感染人數。

在這種情況下, 如何對社會麵的感染人數進行預估和預判,變得更加困難。但如能了解人群大致的感染情況,將有助於為決策者提供參考,更有效地進行資源調配。

“現在獲取每日實際的感染人數對於精準預測感染的發展路徑至關重要。”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計算生物學領域專家邁克爾ⷨŠ維特(Michael Levitt)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南開大學公共衛生和健康研究院黃森忠教授一直都在關注新冠感染數據,並建立數學模型進行感染峰值預測。但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由於國內新冠出現的新形勢,此前的模型參數需要進行調整。

“我們的模型是基於國內原有的疫情防控措施,並且排除了醫療擠兌的情況。”黃森忠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根據今年7月1日至11月24日報告的感染者數據,黃森忠團隊建立的EpiSIX模型曾預測,到今年年底,國內本輪疫情(自7月1日起),累計報告總數將至多達到147萬。不過隨著疫情的全麵放開,實際的感染人數將遠遠超過他們原本的預計。

黃森忠表示,借鑒中國香港的經驗,對於一個社區的大致感染情況主要通過兩個途徑可以了解。“一種是自測抗原後,陽性可向社區上報,雖然抗原檢測可能出現漏報的情況,但如果檢測量很大,那麽仍然具有參考意義;第二種是通過對當地的汙水進行監測,但這依賴於汙水監測技術,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夠實現。”黃森忠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一位公共衛生專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歐美一些國家,雖然後期核酸檢測也大幅減少了,但是他們有一套較為完善的自測病例上報係統。當患者自測陽性時,可以主動聯係衛生部門報備。“也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有一套規範的上報體係,也要結合各國的國情和實際的可操作性製定病例上報方案。”這位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也有專家認為,現階段更重要的是對可能出現的重症數據進行預測,從而可以對重症病床數量進行調配。“目前比預測整體感染人數更有意義的是,要知道可能會出現多少重症的患者,我們的醫療資源夠不夠應對。”一位傳染病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放開後感染人數預測

首先看一下國外的數據,先看奧密克戎的發源地南非:

從去年11月9號發現奧密克戎,到新增病例頂峰12月15日(26000人),大概用了1個月,然後就開始下滑,1月30號3000人左右,2月底降到2000人,3月-4月降到1000人左右,4月底到六月又出現了一波小高峰,最高日增1萬病例,然後又逐漸下滑,最後每天200-300個,一直維持。

死亡人數上 從最初的每天20-30人,緩慢增長到2月底,每天200人左右,可以看出死亡相對新增病例的趨勢是滯後的。後麵降到個位數一直維持。

南非人口6000萬,中國人口是南非23倍,如果用南非數據推測中國病例高峰為61萬人,死亡高峰是4700人。南非總死亡人數10萬人,以此推算中國為230萬人。當然由於奧密克戎無症狀較多,來不及統計,所以數據應該是大幅低於實際情況的。

再看一下美國的數據

美國病情12月開始發展,1月14日達到巔峰每日93萬人,到2月初降到20萬,三月底降到最低3萬左右,接著在4月-8月回升到每日10萬人,後續降到4萬人穩定到現在。

死亡人數和南非一樣,峰值也是滯後了,2月4號出現峰值為4000人,然後緩慢下降,穩定在每天400人左右。

美國的醫療水平較高,數字較南非的數字應該更準確一點。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2倍,以此推算中國的峰值會在每日400萬確診,死亡峰值會在每日17000人。

但是因為南非和美國早就放開了,大量人群也有了免疫力,奧密克戎前也有大量人員死亡,所以國情和中國還不一樣。有沒有和中國比較類似的情況,封了很久不得已放開的?有,那就是台灣省。

來看看台灣的數據:

台灣和大陸一樣,采用的入境隔離政策,所以到今年4月前和大陸一樣沒什麽病例,直到今年4月奧密克戎入侵台灣導致大麵積傳染,台灣也被迫放開。

4月入侵,到5月27日達到巔峰每日9.4萬人,然後緩慢下降到8月份每日2萬人左右,然後又緩慢上升到10月份每日4萬人,然後下降到現在的1.5萬每日。

死亡數據6月11達到巔峰每日210人,然後逐漸下降到每日30人左右。

台灣人口2400萬人,大陸人口是其50多倍,乘以倍數可以推測出大陸峰值每日530萬人確診,峰值死亡大概在每日1.1萬人。

因為台灣的情況和大陸類似,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並不是所有人在家呆幾周一個月大家都得病了就沒病例了,不是這樣的。台灣從4月爆發到現在還有每日1.5萬人的確診,30人死亡,相當於我們每日75萬人確診,1500人死亡。所以說放開後不是所有人一起得,是有個過程,有的人早得有的人晚得,就算峰值過去後,每日病例數量還是會維持在幾十萬級別的高位。從這裏就可以判斷出新冠這個疫情是一個持久戰。

還有一個對中國很不利的因素,老年人的疫苗接種率,可以看下圖西方國家的老人疫苗接種率:

可以看出歐美國家老年人的疫苗接種率都在95%以上,而我國60-80的隻有80%多接種率,80歲以上隻有59%的接種率。香港的接種率和大陸基本一樣,結果就是香港80歲以上的老年人感染者有著近15%的死亡率。

中國80歲以上老人有接近4000萬人,隻有2300萬完成了全程接種。

剩下的1000多萬老年人,沒有打疫苗的老年人,是這次放開後死亡風險最大的人群。

老年人要盡快接種,尤其是80歲以上的,不要因為有什麽高血壓糖尿病就不接種,滅活疫苗相對歐美的MRNA本來副作用就比較小,他們能做到95%的接種率,我們為什麽不接種?副作用能大於15%的死亡風險麽?

總結以上的數據,可以得出我們12月初放開,大概在12月底到1月底這個時間段達到確診人數巔峰,每日確診可能在400-500萬人,確診巔峰過後半個月之內達到死亡巔峰,可能在每日1-2萬人,然後確診與死亡會在2-4個月逐漸下降到一個穩定期。穩定期每日可能還是有10萬到幾十萬的確診,1000人以上的死亡。